(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标题:擦亮双眼,不让“AI诈骗”有机可乘
据“平安包头”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公安局电信网络犯罪侦查局发布一起使用智能AI技术进行电信诈骗的案件,福州市某科技公司法定代表人郭先生10分钟内被骗走430万元。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各种各样的诈骗行为也接踵而至。诈骗分子利用网络之便,通过五花八门的“障眼法”实施诈骗,让人防不胜防。
当前,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热点技术已经被犯罪分子用于实施诈骗的各个环节,技术犯罪的案例比比皆是。一些网络黑产利用新技术突破互联网企业的验证码体系,或是通过恶意注册,获取号码资源,提供给犯罪分子实施诈骗。正如福州市郭先生此次的遭遇,就是骗子们利用了智能AI换脸和拟声等技术,佯装郭先生的好友对其实施诈骗。
让人“眼花缭乱”的网络诈骗手段,特别是技术升级的“AI诈骗”陷阱,让人难以辨别真伪,对此,我们应该思考,该如何防范这类诈骗?
诈骗“魔高一尺”,防范“道高一丈”。提高警惕是防范诈骗的最好方式,不管是在互联网上还是社交软件上,都要尽量避免过多地暴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在“AI诈骗”中,诈骗分子不是漫无目的地全面撒网,而是通过AI技术筛选受骗人群,别有用心地锁定特定对象,并对其实施“精准围猎”,郭先生的遭遇就是如此。郭先生表示,“当时是给我打了视频的,我在视频中也确认了面孔和声音,所以才放松了戒备”。
同时,拒绝掉入“AI诈骗”陷阱,还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治理能力。比如,电信运营商更严格履行把关责任,从源头上封堵、过滤掉各类诈骗信息;针对证据适用、赃款返还、案件管辖等棘手难题,需要法律提供更细致的依据,加大对“AI诈骗”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只有治理力量大过不断升级的骗术,织就一张滴水不漏的安全防护网,才能彻底打赢防治“AI诈骗”的攻坚战。
民众要想防范花样翻新的网络诈骗,不让诈骗分子有机可乘,最重要的就是擦亮双眼。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防范意识,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切勿轻信各种骗局,牢记“贪小便宜吃大亏”的教训。同时,在透明的网络世界里要注意保护好个人隐私,不让“AI诈骗”有机可乘,以免再酿悲剧。(叶太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