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灾害具有延后性,即便雨势减弱了,也不能掉以轻心,更要注意加强安全防范。
▲7月31日,北京房山区大于路,武警北京总队官兵正在转移群众。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资料图】
新京报社论
7月29日夜间至今,北京经历了今年以来最大规模降雨。霞云岭气象观测站以单日395.2毫米的降雨量打破该站的单日降水量纪录,位居全国第一。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预计北京本轮降雨时长和雨量均超2012年“7·21”。
7月31日11时,北京市水文总站升级发布洪水红色预警。据北京市防汛办消息,为应对强降雨,全市共落实防汛抢险队伍3128支20余万人。相关部门闻“汛”而动,坚守抢险救灾一线,努力确保民众生命财产安全。与此同时,也需要采取相关措施预防长时间强降雨可能导致的次生灾害。
山区安全风险突出,既是防灾救灾工作的重点,也是次生灾害频发的高危区域。7月29日20时至31日12时,房山、门头沟平均降雨量几乎是全市平均降雨量的两倍,多处道路、桥梁被洪水冲断。门头沟区在抢险巡查时,在河道中发现2人,均已失去生命体征。
由于雨水从降落到达河道需要一定时间,因此相比降雨,洪水存在滞后的过程。根据水位状况,一些上游水库实施开闸泄洪,下游河道随时都有可能涨水,人员必须立刻远离河道。人的奔跑速度无论如何超不过水流速度,一旦洪水到了眼前,再匆忙逃离恐怕为时晚矣。
危险就是危险,侥幸心理要不得。一些人看到洪水,可能忍不住掏出手机拍视频。需要警惕的是,绝不能为了看洪水、拍洪水,而将自己置于危险处境。洪峰过境之时,水势千变万化,谁也不能以身犯险。
▲7月31日17时许,北京丰台区阀东桥东侧辅路,市民沿路边行走,抢险人员雨中奋战。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随着山体土壤含水量饱和,土质变得酥松,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风险也随之上升。山洪过后,次生灾害具有延后性。即便未来雨势减弱了,也不能掉以轻心,更要注意加强安全防范。
要知道,北京约有六成面积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其中近两成为高发区。2018年8月11日,北京房山区发生山体塌方,塌方量约3万立方米,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最大的崩塌灾害。这场灾害就与当时连续强降雨天气直接相关。
事实上,即便洪峰过后,退水对河流堤防的影响仍然很大,有关人员要自觉听从、主动配合属地政府统一安排,及时远离河道、山体、积水路段等风险区域。此外,对于水淹区域,相关部门需要开展房屋、路面等安全排查鉴定,在警报解除、确认安全之前,转移避险人员绝不能擅自返回。这也是避免发生次生灾害的必要之举。
此外,人们还要及时关注政府部门发布的预警,各单位需要根据情势变化落实响应措施,市民也要当好自身生命健康守护人。
每一次极端天气的发生,既是对自然灾害应急处理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公众防灾减灾意识的检验。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而此时,还不是防灾救灾可以松口气的时候。每个人都要绷紧安全这根弦,做到远离风险隐患,守护好自身及家人平安。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付春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