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出海的扩大,中日韩动力电池的市场又将应来巨变。
当不少人都沉浸在520的甜美爱情时,汽车圈也传来一桩好“姻缘”,德国媒体报道搭载比亚迪刀片电池的特斯拉Model Y在柏林的特斯拉超级工厂正式下线。
该则消息随后也被多家媒体证实,虽然在之前特斯拉和比亚迪都在正式场合下证明了合作的存在,但此前对于合作的内容一直扑朔迷离,特别是投产时间一直传闻要到今年下半年才会正式投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是随着特斯拉股东大会的结束,特斯拉在全球的工厂继续加足马力生产来实现马斯克恢弘的2000万辆计划,位于柏林的特斯拉工厂则是特斯拉欧洲销量提升的重要一环。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特斯拉的每一次动作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一次特斯拉在欧洲电池供应链中既没有选择宁德时代也没有选择松下,而是选择了比亚迪,在外界看来这其中又有不少值得细思的地方。
特别是在今年一季度比亚迪全球装机量超过LG新能源成为第二的情况下,特斯拉和比亚迪的合作成果也将影响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格局。
首先是在国内市场,2022年虽然宁德时代依然是锂电一哥,但是在众多新选手的围攻之下其国内市占率已经较2021年有明显的下降。在此之前,特斯拉一直是宁德时代的大客户,特别是从上海工厂出口到欧洲市场的车辆也都是搭载宁德时代的电池。
但随着欧洲市场需求的增长特斯拉柏林工厂开始投产,宁德时代并没有包揽到特斯拉的电池生意,这对宁德时代来说将会损失不少的市场份额。
另外,在过去的2022年里,宁德时代的产能一直存在着限制,快速增长的需求下,宁德时代目前的产能并不能保证所有的客户,特别是在锂价疯长的情况,主机厂和宁德时代的关系变得不那么和谐了。
虽然宁德时代一直强调会保证客户的供应,但不少的主机厂都引入了二供、三供来稳定产能,如此情况下宁德时代的市占率确实跌破了50%,仅剩48.2%。
类似的还有松下,同样是因为产能受限而丢失了市场。作为特斯拉最早的供应商松下可以说是跟着特斯拉赚的盆满钵满,但是奈何自身产能有限完全跟不上上特斯拉的发展速度,没能守住这个大客户。
其实比亚迪在一开始并不是特斯拉的主要选择,特斯拉其实都一直押宝在松下身上,其主推的4680电池本就计划未来搭载到其新车Cybertruck和改款的Model Y上,虽然特斯拉自己有工厂生产4680电池,但产能难以满足需求,所以一直希望松下能尽快投产4680电池。
但松下的表现实在有点拉跨,关于特斯拉4680电池的投产一再拖延,在最近的一份声明中松下表示关于特斯拉4680电池的生产将推迟到2024年4月以后,这让曾经希望能在今年4月份大规模用上4680电池的特斯拉内心相当难受。
所以在柏林工厂上特斯拉就放弃了这位不靠谱的合作商,同时欧洲的情况和美国本土还不太一样,没有那么多地缘政治的博弈,可以放心的引入中国供应商来保证生产,而比亚迪也确实没有令特斯拉失望,不只保证了柏林工厂的供应,更是让投产提前了三个月以上。
其实除了宁德时代以外,LG新能源也是特斯拉进入国内市场后选择的新供应商,但是包括LG新能源在内的韩国电池供应商在磷酸铁锂电池的生产上并不感兴趣,其更专注生产三元锂电池,但是在特斯拉需要降低成本的背景下,磷酸铁锂电池必然成为更好的选择。
此前LG新能源能坐稳全球动力电池第二的位置也主要受益于特斯拉Model 3/Y车型的畅销,虽然其还供应给福特Mustang Mach-E和大众ID.3/4,但是和特斯拉的销量来比还是差的太多。
除了LG新能源外,SK-On主要供应现代Ioniq 5、起亚EV6、大众ID.4等车型;三星SDI则主要供应宝马i4、iX和 Rivian R1T/S,但这些产品主要还是走的高附加值路线更注重单车利润。
但是韩系电池厂的动作还是比国内厂商慢了不少,在今年一季度的市场占比中,韩国电池厂商的总份额又下降了1.3%,仅剩下24.7%,而中国电池厂商的总份额已经增长到60.9%。
此次又在欧洲市场失去特斯拉这个大客户后,今年的市场份额可能还会下降。
至于日系仅剩的松下终于在近日有所醒悟,根据《Nikkei Asia》5月22日报道,松下年内将花费7000亿日元用于设备投资,其中过半数资金将投入美国堪萨斯州的车用电池业务,力争1年内将电池产能提高60%。
此次的投资规模是松下历史上最大的,不仅是2022年资金的4倍以上,更是其2022年利润的3倍,这意味着松下在动力电池上已经做好破釜沉舟的打算,想要抢回市场。
随着比亚迪成为特斯拉的海外电池供应商后,日韩电池厂必然有所动作,毕竟之前在海外市场除了宁德时代并没有更多中国供应商的身影,他们的基础并未被动摇,但是在特斯拉牵手成功比亚迪后,是否会影响到其他海外客户的选择就很难预测了,特别是比亚迪在中国市场已经和丰田、现代、雪铁龙,戴姆勒等车企都有接触的前提下。
可以说随着比亚迪电池搭载到特斯拉上,市场就已经发生了变化,对日韩电池厂来说清库更加严重。但这也是国内的电池厂商的是机遇,可以预见,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在未来只会更加激励。
-END-
标签: